【Smart Parents校長隨筆:全方位學習如何促進孩子成長?】

  • 首頁
  • >
  • 【Smart Parents校長隨筆:全方位學習如何促進孩子成長?】

【Smart Parents校長隨筆:全方位學習如何促進孩子成長?】

日期: 29/12/2023

疫情期間,線上學習成為學習新常態,但有些研究發現,這學習模式對學生在知識、身心發展等方面,都有一定的影響。最近許校長於親子雜誌專欄中指出,隨着校園復常,要彌補疫情期間的落差,除實體課堂外,亦需要實行全方位學習。今個學年本校就將時間表改為兩個不同的學習時段 ,分別是上午的學科學習及下午的全方位學習活動,後者活動相當多元化,包括體藝、文化教育、STEM教育、制服團隊等,藉着不同情境的深度學習,促進學生全人發展。就算在疫情下,亦能快樂地成長!
 
疫情期間,各地學校只能進行線上學習,減低失去實體課堂的影響。但成效呢?2022年9月,美國「國家教育進展評測」公布針對9歲孩子的測驗結果,顯示美國學童的數學與閱讀分數出現了30年以來最大幅的下滑。數周前,香港教育局公布停辦了三年後複辦的全港性系統評估結果(TSA),顯示參與的學生在中、英、數三個主要科目的達標率均下跌。除了知識外,疫情又如何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?由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跟多個辦學團體合辦的「香港學童快樂指數」調查,顯示2023年香港學童快樂指數亦是自2015至2016年度以來的新低,反映了學生的成長、情緒及朋輩溝通等同樣需要關注。自9月開始,學校已經正常回復實體教學,學生也回到正常的學習進度,雖然如此,專家說要彌補疫情期間的落差,學校的正常上課時間可能仍然不夠。
 
上課時間表以外的學習
不足的上課時間未能填補疫情期間的落差?學校大可做好全方位學習的規劃,透過全方位活動讓學生們在上課時間表以外,同時處理知識、情緒、朋輩溝通及成長的需要。根據《小學教育課程指引》(試行版),全方位學習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所得的切身體驗,更有效掌握單靠課堂學習難以達到的學習目標。創造深度學習的機會,透過體驗、參與、「從做中學」去理解和應用所學,幫助學生連繫不同範疇的知識。全方位學習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,與各學習領域的課程關係密切,與課堂學習相輔相成,透過不同情境的學習機會,學生可獲取包括價值觀教育、智能發展、社會服務、體藝發展或與工作有關的經驗,促進全人發展。
 
學生隨時隨地也可以進行學習,學校可善用課堂內外,以及校外時間(包括假期),以不同模式把全方位學習滲入學生的學習經歷中。
 
每日兩個不同學習時段
疫後復常的上課模式看似一蹴而就,但學生在校園的學習生活,已採取新模式。學校在今個學年已將時間表改為兩個不同的學習時段 ,分別是上午的學科學習及下午的全方位學習活動「童展所長」。在每週共有250分鐘的下午學習時段,推出接近50項涵蓋體藝、文化教育、STEM教育、制服團隊等範疇的活動,供學生選擇。此外,亦推行社企「JUST FEEL感講」的社交情緒教育計劃,加強學生身、心、靈的發展;在下課後的時間,提供不同的校隊培訓,將「普及教育資優化」,讓學生在不同領域皆有展示才能的機會 ; 也陸續開展境外交流活動,藉以擴闊學生的視野。
 
危中有機,與時並進,務求適時遞減疫情對學生學習及成長的影響。
 
Top